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比艺考更难的那些事

  在姜思达的访谈节目 《透明人》里,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老师刘天池分享了不少对表演、教学的看法,这与最近如火如荼的“最难艺考”,形成了有趣的呼应。

  比如,为什么中戏挑人要素颜不要整容脸?因为重点不是“选现在的人”,而是要选4年后甚至40年之后的演员。且不说整容可能带来的面部僵硬等问题,审美的迭代是如此迅速,追随大流,很可能只会让自己成为下一个“蛇精脸”的笑话。

  比如,为什么艺术学院学生的演技看起来也平淡无奇?因为在大一、大二打基础的阶段,许多学生已经被经纪公司带出校园拍戏,他们像一堆刚刚被打开的零件,连自我组装的能力都没有。学校学的东西没有用,成了年轻人心中最大的误会。

  比如,从表演专业人才的角度看,市场上有多少演员是合格的?刘天池给出的比例只有10%。这个数字乍看之下非常惊悚,但结合当下庞大的演员数量,似乎不算太过分。与传统艺术院校负责输送新人演员的时代不同,今天,造星的方式异常丰富,连一抓一大把的网红都能轻易成为男女主角。从这个角度上说,合格线之上的表演,的确少之又少。

  然而,这些问题能仅仅归咎于经纪公司和年轻人的野心吗?恐怕也未必。早年,不少明星都有因忙于拍戏而被退学的经历。但仔细查看这两年部分在校明星的作品清单,校园传统在越来越强势的明星资源面前的力不从心感,也跃然纸上。

  那么,未来的演员要从哪里得到滋养和学习呢?据说,像表演指导这样的工种现在越来越抢手,成名的演员、老师开设的专业表演课更火得一塌糊涂。但要想做4年甚至40年的演员,临时抱佛脚的“急救课程”,恐怕还是苍白的。

  如此看来,“最难艺考”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艺考之后,更为艰难的演员之路。这是热爱表演的年轻人最容易成名的时代,却也是成名后最缺乏安全感的时代——观众越来越挑剔,而演员本人能给出的东西却越来越单薄,可替代的新人更如雨后春笋,虎视眈眈。想要在成名后屹立不倒,还需要他们有更为强大的自我认知,在校园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清醒、自律,而不是总是把责任推给观众,说他们看不到自己的努力和演技。